close

現在閱讀中:

鄰家女孩˙Jack Ketchum

這樣事和誰細講˙章詒和


到手待解決:

血色童話˙John Ajvide Lindqvist

如何閱讀一本書˙Mortimer J.Adler & Charles Van Doren

命運之人˙山崎豐子

森之眠魚˙角田光代

魔鬼遊戲˙Jodi Picoult

 
到手卻沒時間看只好含淚說掰掰:


我想我們不適合:

諾貝爾少年˙Rune Michaels

就說你和他們一樣˙Uwem Akpan

 


  1. 天鵝賊˙Elizabeth Kostova
  2. 失去的幸福時光˙Judy Picoult
  3. 最後的禮物˙Cecelia Ahern  
  4.  一個人漂泊的日子2˙高木直子
  5. 真相˙兩角真彥
  6. 50個女朋友˙王文華
  7. 新聞記者與謀殺犯˙Janet Malcolm
  8. 攻擊˙Yasmina Khadra
  9. 終端人˙Michael Crichton
  10. 諾貝爾少年˙Rune Michaels
  11. 預言的姊妹˙Michelle Zink
  12. 漢娜的遺言˙Jay Asher
  13.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Barbara Demick
  14. 這就是天堂!我的北韓童年˙Hyok Kang、Philippe Grangereau
  15. 罪行˙Ferdinand von Schirach
  16. 家規˙Jodi Picoult
  17. 1984˙George Orwell
  18. 不能說的名字˙Chris Cleave

 


 

3月讀書紀事:

拖了好幾個月終於看完「天鵝賊」,是我愛的大部頭書籍,但題材和內容卻不吸引我。跟作者上一本書「歷史學家」相比,第一本書讓我在夜半時分看得毛骨悚然,彷彿吸血鬼卓古拉就在我背後望著我閱讀屬於他的故事。但「天鵝賊」中跨越世代的盲目迷戀(都沒有相處過只是單憑畫作就愛上一個人甚至導致自己的憂鬱,這樣的愛是不是很盲目?),以及不倫戀加上老少配都是讓我倒彈的題材,那種極其壓抑的書信往返與相處細節,因著個人十分不喜愛的老少配,所以完全無感.....。不過,儘管我嫌的要死,還是在書中挑出了我喜愛的句子:「我們並不確定自己何時會被現狀卡住,或失去改變的能量,但有時確實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默默覺得第一本書就讓人驚艷又暢銷的作者,其下一本書不知是否是壓力太大常常都會讓我跌破眼鏡的不喜歡耶....

大概花了三個晚上把「最後的禮物」看完,看到一半時我以為我已經猜到作者要說什麼,畢竟能創造奇蹟的流浪漢叫作加百列,這擺明了就是他是天使。既然是天使來到人間,應該就是要拯救書中主角盧,不過看到後面我發現我猜錯了,雖然敘事手法老梗有點像是勵志書,不過要講的主題不一樣,至少我就猜錯。我原先的預設是這個天使下凡是要來告訴我們生命中是由許多重要的部分所構成,例如:親情、健康、友誼、事業、愛情、金錢,我們必須好好衡量這幾樣事物在我們生命中的排序,不要失去了才後悔。然後,書中不是要說這個,是要說「時間」重要。一天就只有24小時,一年365天,要做的事很多,但時間就只有這樣,我們必須好好珍惜時間將之用在值得的地方,把握當下,而不是趁睡前花了一個多小時把王文華的50個女朋友看完,很好看,每篇的篇幅都不多描寫卻很深刻,那些人總讓我們想起自己還有自己身邊的女性朋友,連部分男性友人似乎都具有相同特質。總是把舊愛回收再利用的人、分手分得乾淨決裂的人、無論生活還是愛情永遠走在安全地帶的人,這是一本看了之後會嘆息的書,人生道理我們都知道,但能夠具體實踐的太少。

向友人B借了本「記者與謀殺犯」,這本書談了採訪自由和倫理道德的議題,字數不多卻需要很用力去看、思考,對於這本書我感到抱歉,我沒有好好用一整天的時間來閱讀它,有幾次都利用睡前閱讀,但這樣就很難讓思緒連貫(我個人對於那種需要思索的書籍都需要一口氣看完),然後下回再看時原先的感觸、想法就不是那麼明確...這點真的很可惜。不過,書封寫著「藍登書屋票選百大二十世紀最佳英語非小說」,我以為中文翻譯應為藍燈才正確,至少我看到的都是藍燈。(其實這不重要....)

5月讀書紀事:

在賓拉登被擊斃的那幾天正好看完「攻擊」,感觸良多,在主要消息來源多為西方世界的狀況下,伊斯蘭世界似乎不可避免地歸類為壞的一方,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也許我們都該多聽聽伊斯蘭世界的聲音,是要處在多極端的壓迫才會作出這樣極端的攻擊行為?是本很值得花時間去看的好書,文末南方朔的導讀更是精準地點出我們應該思考的課題,衷心期盼台灣出版社能早日出版中文的當代東方三部曲,有助於我們更瞭解一個截然不同於西方世界的視角。

衝著閱讀Michael Crichton「死亡手術室」愛不釋手的印象,購入了「終端人」,約莫花了一下午把書看完,的確是有很多醫學倫理的議題在其中,但整體來說沒有很吸引我。

6月讀書紀事:

用大概兩個小時看完「諾貝爾少年」,原本看封面文案時我以為書中探討的議題會是優生學、基因篩選、或是罹患精神疾病的父母是否具有足夠能力之類,結果原來不是,故事的結尾也出人意料地灑狗血,坦白說十分不合我口味...畢竟這樣的轉折有點不合邏輯,可惜了這麼一個可以大作文章的題材。

用了大約2個多小時看完漢娜的遺言,看完以後會更珍惜生命嗎?對這點我存疑,但有一個部份我很肯定的是這樣負面的想法不僅好發於亟需積極尋求自我定位的青少年時期,就算你是一個成人,有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有時候你碰巧低落然後後剛好有一個人、一句話或一個眼神就足以拉你出泥淖或是推你入深淵,總是很難判定我們的一個行為舉止會對他人造成什麼影響,不是嗎?書中每個人物的行為都不是存心要導向這樣的結局,卻都無意中造成這樣的結局,一個無聊的玩笑卻讓整個情況更加惡化、失控。

7-11月讀書紀事:

一直買書卻又不看書就這樣過了好幾個月,一直靜不下心好好閱讀,今年迄今只看了17本書,似乎太少了一些。「就說你和他們一樣」這本書看了好久始終看不完,我不懂書中的短篇故事所要傳達的內容,最後一篇的短篇故事耐不住性子翻了結局,然後就決定擱下這本書,現在的我與這本書磁場不對!

配合著前陣子一連串的北韓相關書籍,買了經典名著1984,這是一本需要思考、慢慢咀嚼品味的書,花了太久時間,所以記憶很片段,我想它是本好書,是我辜負了它。

12月讀書紀事:

這個月我看完了「不能說的名字」,書的介紹寫的引人入勝,宛如奪魂鋸一樣充滿壓迫感的劇情。 重點是這句:「你敢不敢用一根手指,來交換陌生人的一條性命?」,這就是奪魂鋸的精華啊!奪魂鋸是問為了活下去你願意做出什麼犧牲,這裡則是問你為陌生人可以做到什麼地步。不過書中的重點其實不是放在人性、犧牲,而是在非洲大陸上發生的可怕故事,故事內容與書名相呼應,是另版本的血鑽石,可惜,書中給的線索太少,對於作者希望讀者關注的議題卻僅能淺嚐即止,看完了書卻沒有太多的感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閱讀 心得
    全站熱搜

    imwh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