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閱讀中:



到手待解決:

如何閱讀一本書˙Mortimer J.Adler & Charles Van Doren

命運之人˙山崎豐子

伶人往事:寫給不看戲的人看 

喀布爾之燕˙ Yasmina Khadra

 


到手卻沒時間看只好含淚說掰掰:


我想我們不適合:

夜行馬戲團˙Erin Morgenstern

卓爾,謝謝你毀了我的人生˙Jonathan Brewster


 

 

1.魔鬼遊戲˙Jodi Picoult

2.森之眠魚˙角田光代

3.罪咎˙Ferdinand von Schirach

4.劉氏女楊氏女˙章詒和

5.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Emma Larkin

6.凡妮莎的妻子˙ Jodi Picoult

7.總是淒涼調˙章詒和

8.這樣事和誰細講˙章詒和

9.飢餓遊戲˙Suzanne Collins

10.留住信念˙Jodi Picoult

11.宅女小紅的空虛生活智慧王˙宅女小紅(羞昂)

12.原諒˙Harlan Coben

13.夢想之城˙Beverly Swerling

14.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上)˙George R. R. Martin

15.巴格達警報˙Yasmina Khadra

16.思考的藝術˙Rolf Dobelli

17.空靈雞湯:從胯下界天后到勵志教主,宅女小紅告訴你這一生不知道就算了啦的102個人生奧義˙宅女小紅(羞昂)

18.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下)˙George R. R. Martin

19.冰與火之歌-烽火危城(上)˙ George R. R. Martin

20.冰與火之歌-烽火危城(下)˙ George R. R. Martin

21.垃圾男孩˙Andy Mulligan

  

1月閱讀紀事:

短短幾天就把手頭這本「魔鬼遊戲」解決,熟知法律程序的檢察官知道法律往往無法順利將性侵犯定罪,當性侵犯招惹到她年幼的兒子時,她決定不等法律伸張正義,而是自己出手主持正義。耐人尋味的是應該在司法體制中捍衛司法、相信司法的人,卻是那個率先打破界線的人。正因為檢察官Nina知道司法體制怎麼運作,所以她設計讓自己以「心智失常」為理由進行抗辨,從下手制裁那一刻就開始演戲,飾演一個在他人眼中「精神失常」的受害者家屬。故事的最後Nina獲得無罪,她說:「在那一天,我不再僅只是檢察官,我是母親。不管如何,我都必須決定自己應該採取什麼手段來確保我兒子的安全。」不管如何這樣的說法,我不能接受。每個人都有很多身分,是某人的女兒/兒子,也同時是另一人的妻子或丈夫,更是別人的母親。如果被告能以這樣的理由進行主張,那其他的受害者也能有同樣的主張,這樣司法體制還需要維持嗎?這是我看完書後最大的疑問...

3-5月閱讀紀事:

斷斷續續的一直都有在看書,卻沒有辦法好好整理思緒,喜歡的書寫不出半個有意義的評論。Jodi Picoult新作「凡妮莎的妻子」討論了同性婚姻、討論了基督教保守派是怎麼看待同性戀者,我不認為同志有罪,他們很多人都很有才華(通常嘴比我還賤一百倍),有罪的不該是一個人的性向,愛上的是他還是她,應當是他或她做了什麼事。誠如書中p117凡妮莎說的「我相信大家都會愛上一個人...吸引你的原因是人的本質還是人的特性?我知道我親吻過的第1個人,絕對沒有最後一個人重要。」

柔依對完美伴侶的詮釋是「找個真實的人,找個永遠不必假裝,而且當我和他在一起我也不必偽裝的人。這個人對我的瞭解必須勝過我自己。早上醒來時我最想說話的人是他、他也要是我入睡前說最後一句話的人,我會覺得我彷彿認識他有一輩子這麼久。」

如果她們彼此都認為生命中少了彼此,絕對沒辦法度過餘生,那性別好像已經是其次的問題了,不是嗎?美國總統Obama近來公開支持同性婚姻,這對他的連任之路是衝擊還是幫助,我沒研究,但至少這體現對人類選擇的尊重,你可以不認同不祝福,但你也可以停止撻伐。

「總是淒涼調」一書收錄許多短文,書名講的是程硯秋唱腔的悲涼,也是章詒和在訴說那數十載的傷痛。其中對程硯秋日記讀後感一篇中提及寫日記的因由,程硯秋說:「人活一輩子酸甜苦辣鹹都有,可事前都不知道,等知道了,事兒也過去了。不記下來,怪可惜的...」章詒和評這段認為程硯秋之所以寫日記為的就是要讓自己活得明白,弄清楚自己與社會、與週遭環境的關係。而程硯秋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個明白人,所以程硯秋把戲曲的層次拉高到提高人類的生活目標,抗戰期間他不唱戲,歸隱務農。儘管在現代來說有電影的梅蘭芳對群眾來說較為熟悉,但程硯秋的風骨卻叫我印象深刻。

7月讀書紀事:

花大概四天時間每天都看書到半夜兩三點終於一口氣把飢餓遊戲套書看完,一言以蔽之,飢餓遊戲根本就是青少年版的政治寓言故事。融合了動物農莊、1984等特色,在故事中讓人 思考壓迫與革命這些問題。第1集最精采,而之後的兩本續集故事倒令人覺得多了點一廂情願,故事的最後爛梗結尾。最好看的部分應該是第1集中飢餓遊戲進行的時候,戰鬥的情節寫得很精彩。

老梗王Jodi Picoult在台灣的出版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火速又出了一本1999年的作品keeping faith,這本書談的是神蹟、上帝、信仰,書的前半段談了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等,我不是教徒因此在閱讀前半段時著實覺得無趣沉重,展現神蹟的小女孩Faith在書中為了更切合宗教主題,將名字譯作信念,通常中文會譯作費絲。書名keeping faith除了是一個離婚的母親極力保有監護權、留住女兒在身邊,亦暗指一個人能否保有其信仰與信念、是否真相信有神蹟?書中不只一個人對信仰這件事抱持懷疑的態度,也不認為身為父母親就可以幫孩子決定信仰、決定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然而在某些惶惶無依的時刻卻在嘴裡喊出oh~my god!或許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意思,你或許不信神不信上帝不信耶穌,但在你脆弱的時候,卻會不自覺向某種god求助。

按照作者一貫的風格,我一直覺得Faith應該會在最後被瘋狂信徒殺死,不過可能因為這是早期的作品,難得官司勝訴後被爭奪的那個人沒死啊~倒令我意外。

8月讀書紀事:

把之前買的書消化了一些,這個月看的書都好好看,讓我手不釋卷,好幾晚都不小心看書看到半夜三、四點。夢想之城談的是紐約百年醫藥家族史,外科醫生以往從不被重視,開刀切開病人身體或截肢都是驚世駭俗的事情,當時的外科醫生稱作殤醫,同時兼任理髮師(應該是說理髮師兼任外科醫生)、社會地位不高,更被所謂的醫學院體系鄙視。百年家族史,故事內容架構龐大,印地安人、西印度公司、黑奴、印花稅、獨立戰爭都談到了,聽起來就覺得沉悶的劇情在作者絕佳的敘事技巧下,卻完全不顯悶反而非常非常好看,就算你不瞭解美國歷史也不影響閱讀的樂趣。書中幾幕對外科手術的敘述都非常詳盡,喜歡看影集實習醫生的人應該會覺得很過癮,尤其是魯卡斯對手術的熱衷,根本就是Christina Yang的古代版,只要能動刀都好。竟然有人能把手術用文字描寫的這麼新奇有趣。百年家族人物眾多,最讓人困擾的應該是有好多個魯卡斯、克里斯多夫,所以總是需要複習一下族譜,想一下現在提到的是哪一個魯卡斯...

很喜歡「原諒」這本書背的下標:活在傷人與受傷的世界,紅了眼的人們失去原諒的能力。故事情節不算創新,熱心助人的社工疑似是戀童癖,最後卻被憤怒民眾動用私刑,勇於揭發的記者到底是不是幫兇?法律沒判有罪前,記者的陳述方式是不是已經未審先判進而造成這場悲劇?甚至,網路流言的力量,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構?怎樣算是可供公眾評論檢視?怎樣又算是毀謗與惡意中傷?看似簡單的揭發罪犯,卻能引發這麼多的討論與反思。這些作者要我們閱讀思考的部分,不像Jodi Picoult總愛放在法庭的爭鋒相對之中,而就在故事裡、在人物的對話之中。

 

11-12月讀書紀事:

沉迷於奇幻文學巨著「冰與火之歌」,內容好精采,書中輪流用每個人物的視角去敘述事件,每個人在那個章節都是主角,於是身為讀者的人開始對每個章節裡的人物投入、產生感情,每個曾經身為主角的人都可能會死,看起來是徹頭徹尾大反派的人卻不經意流露出人性的一面,善與惡突然間不是那個絕對,有時候只是立場不同、看到的面向不同罷了~好期待重新編譯過的第三部快點出!另一本看完的書為「垃圾男孩」,這本書可能比較適合11、12歲的人看,太過一廂情願的美好,事情總是那麼順利、過於平順的人生,嗯~我會歸類為看看就好。

放棄了「夜行馬戲團」與「卓爾,謝謝你毀了我的人生」,前者也算是奇幻文學,但就是讓我提不起翻頁繼續的興致。「卓爾,謝謝你毀了我的人生」心靈勵志類的書很難讓我喜歡,當初只是看到它長踞書店暢銷排行榜,想說應該還不錯...但我想我這麼重口味的人(喜歡CSI、犯罪心裡這種東西)可能沒辦法轉換跑道迎接心靈勵志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wha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